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董青:在平凡的岗位上一路生花

本报通讯员 王飞 记者 陶睿

    本文字数:1882

初见到董青,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具有亲和力的微笑。不管是服务客户还是走访营业厅,还是与团队成员沟通、与公司职工交流,她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让人如沐春风、倍感温暖。

董青是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工会副主席。工作三十多年来,从一名普通的营业员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当选为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一路生花,用不懈奋斗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学习是成长最好的阶梯”

“不管转到哪个岗位,我都要求自己在半年时间内成为这个岗位上的骨干和主力。要实现这个目标,秘诀就是积极学习岗位所需知识,并努力把所学知识转变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力求每个细节的完善。”17岁那年,董青加入邮电大家庭,从一名普通的营业员干起,后来转到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市场拓展岗位、营销策划岗位,如今又在从事创新业务运营管理工作。面对行业的蝶变和岗位的切换,她始终坚持学习新理念、新知识,不断地充实和提升自己。

2002年,董青在市场部负责经营分析工作。为了能更高效地取出有效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她认真学习数据库专业知识,并设计出容易取出数据的“宽表”供各基层单位使用,大大提升了取数效率。直至今日,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所使用的取数工具,仍然是在当年董青设计的“宽表”的基础上进行的迭代升级。“学习是成长最好的阶梯。”持续学习的习惯让董青能够轻松胜任多个岗位,也让她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无尽的快乐。

“创新不分岗位,全员一起进步”

2012年,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成立了以董青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凡岗位上的创新,也能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点动力,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一份力量。”董青始终认为“创新不分岗位,全员一起进步”,于是她带头立足本职岗位,着力于解决客户需要的、内部一线员工需要的“六个小”(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小改进、小设计、小节约)问题,专注对前端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让小发明也能产生大价值。

工作室成立以来,创新项目不断涌现,其中,“社会门店运营标准”项目获中国电信集团基层岗位创新金奖,“社会渠道代理商分等分级管理”项目获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科技创新一等奖;“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培养出一名全国劳动模范、一名江苏省劳动模范,以及多名徐州市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匠心筑梦、载誉前行,获得了中国国防邮电工会示范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江苏省十佳女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诸多荣誉……基于过往创新项目的获奖经历和基层岗位的创新实践,董青提炼出“基层岗位创新六步法”,即“搭建团队、发现问题、筛选项目、解码项目、评估项目、包装项目”六个方面的具体方法,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分析总结相关经验,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团队成员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如今,工作室队伍由刚开始只有5名成员,发展壮大为40余名成员,分布在7个基层部门、20多个基层岗位,团队成员李治的创新项目获评团中央创新铜奖,其本人也获得了省、市多项荣誉。

“‘授人以渔’方能‘助人自渔’”

董青常说:“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做一名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分享我学到的知识。”虽然现在的董青并没有在学校中教书育人,但她从未放弃过对“做一名老师”这一梦想的追求。“‘授人以渔’方能‘助人自渔’。”作为中国电信集团优秀内训师,董青不仅重视员工新业务、新技术等“硬技能”的提升,还注重对员工“如何融入企业文化”“如何学会优秀员工的思维方式”等“软技能”的培养。也正因为较强的授课能力,她连续多年被集团评为优秀内训师。

2014年,接到援藏的通知后,董青不顾自身的高原反应,调研了西藏所有地市的50多个营业厅,深入到地市县一线,为西藏渠道一线员工开展培训150多课时,并和团队成员在严重腹泻和缺氧的情况下输出了8项成果。培训结束后,那曲分公司领导不禁伸出大拇指点赞:“董老师,你们团队是我在那曲见过的第一个全程站着讲课的团队,我由衷地佩服你们!”近年来,董青又积极打造二级分享队伍,先后培养了3名集团级内训师和多名省、地市分公司级内训师,实现了创新成果的快速复制和分享,并通过广泛开展赋能培训,让公司内部涌现出一大批业务和技术骨干。多名骨干代表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在集团公司及江苏分公司的评比中斩获多个奖项,这也让更多的基层员工学有榜样、追有方向、赶有目标。

“我时常会问自己‘什么是劳模’,我也总会给自己差不多的答案,那就是在本职岗位上践行劳模精神、红色电信精神。”董青不断地学习,不停地进步,带领团队在业务上取得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斩获了一项又一项的荣誉。她说,“在平凡的岗位上过好每一天就是不平凡,用创新的大脑干好每件事就已不简单,让团队成员超越自己就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