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王亮燕:创新“塑”造国货橡胶 打造最好的“中国制造”

本报记者 李垚

    本文字数:1665

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完成各级研发项目60余项;每年研制的新产品销售额超1亿元……作为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她致力于新产品研发,为企业的科研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曾获中国橡胶制品行业科技带头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中国橡胶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就是王亮燕。

为“中国制造”而努力

“2014年,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加入利德东方以来,我一直致力于汽车、轨道交通、风电新能源行业自主化过程中核心关键橡塑产品科技研发工作,打破了多项国际垄断,提供了更适合中国汽车、高铁、风电运行环境的产品。”

从一名研发工程师逐步成长为公司研究院院长,39岁的王亮燕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抢占新市场,确定了“升级转型、研发先行”的战略发展目标,在轨道交通及风电密封橡胶制品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成果,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行业广泛认可。

目前,王亮燕工作的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汽车工程、轨道交通、风电新能源、国防军工4大板块业务。可以说,王亮燕及其团队,用坚持与实力,为该公司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舞台,提供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自我提升而钻研

然而,刚刚踏入工作岗位时,王亮燕也有过迷茫期。从学习岗到工作岗,自然是缺乏实际经验的。不过,王亮燕不气馁,她决心深入一线,从零开始,扎根基层——穿着工作服,扎着清爽马尾辫的她,总是与一线工人们“黏”在一起。遇到不懂的,就问;碰到棘手的,就不断操作,直到找到解决办法为止。

正是凭着这种“肯钻研、不怕苦、爱创新”的精神,王亮燕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成长,带领公司团队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包括多项科技部、省、市重点研发项目,处于轨道交通、风电新能源、汽车行业、国防军工橡胶制品的主导地位。

“目前,我们研究院内部四个中心形成了一个新品研发小循环,不断进行PDCA循环,保证每年40余项的研发项目可以顺利推进。”王亮燕说,“另外,我们现在还与中国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推进产学研项目合作,深入基础研发,解决科学问题,并致力于将高性能的橡塑产品稳定、批量、高质量地生产。”

据悉,在校企合作中,王亮燕所工作的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的《轨道交通用耐超低温制动软管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评为六合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已实现了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另外,该公司与南京大学合作的项目《耐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特种橡塑密封材料的性能研究》推动了环保冷煤CO2空调系统管路及密封的基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批量生产,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为拿下国际话语权而奋斗

为打破国际垄断,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高速动车组自主研发工作。2016年,受中车集团委托,王亮燕带领公司轨道团队,目标在半个月内研制并批量生产出满足我国动车组运行环境、适应不同车型的撒砂管。由于安全性的要求,高铁产品对于低温、高温、臭氧、紫外、防火阻燃和材料环保等方面要求很高。

为此,王亮燕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优秀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由她负责研制的高速动车组轴承轴箱密封装置产品目前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自主开发的高速动车组用撒砂胶管,满足了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快、运行气候多变的使用性能要求;超耐低温轨道交通制动软管项目,打破了国际垄断,目前已有3000余万元销售额。

“2019年,我们主导了北美铁路协会AAR M601标准的修订,提供了大量的验证数据,提高了在全球铁路行业的话语权。”王亮燕骄傲地说,“同时,我们与中车集团、金科科技研究院、湘电风能研究院、东风技术中心等签订了多项技术合作协议,形成产业联盟,致力于将高速动车组密封装置、海上风电主轴承密封等之前被国外垄断的产品,形成国家标准,并能够实现真正的国产化。”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复兴号等高铁制动软管的原始研发单位和国内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供应商,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实验和创新的道路上一直努力寻求突破。同样地,王亮燕不断在知识中找寻力量,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